此番转让,可以让“越秀系”权属清晰,而母公司的实力可以有效帮助其上市公司提升业绩。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越秀系”的重组颇为精妙,首先在体外解决债务危机问题,然后再将权属关系理顺的香港越秀并入越秀集团。
重组清晰权属
根据联合公告,此次重组之前,越秀集团与香港越秀均由广州市政府100%持有;重组之后,越秀集团将直接持有香港越秀100%股本。二者关系,由兄弟公司演变为母子公司。
记者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发现,作为广州市政府1984年年底在香港注册设立的窗口企业——香港越秀,与1993年成立的隶属于广州国资委的国有独资企业——越秀集团,一直以来在业务构成、人事关系等方面存在相互交叉、模糊不清的状况,甚至就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模糊伴随着“越秀系”十余年来历次复杂的重组而最终清晰化。
香港越秀作为广州市政府设立的商贸企业,自成立之日大力发展了包括造纸、水泥、酒店、电池、收费公路、地产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是一家多元化的综合企业。至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香港越秀已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即1992年12月上市的越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越秀投资”,越秀地产前身)和1997年1月分拆上市的越秀交通。
亚洲金融风暴引发的债务危机,让香港越秀业绩不善。广州市政府便开启了对其此后数年的一系列重组。
据越秀投资1998年年报,1998年年底,越秀投资完成与香港越秀及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城建”)旗下中国物业项目的重组,重组方式以交换物业项目的权益为主,重组使越秀投资应占的土地储备增至约112万平方米,同时越秀投资与广州城建建立了策略伙伴关系。
然而,广州城建并入越秀投资的重组并没有在1998年年底完成。越秀投资也在2002年年报中披露“年内完成收购广州城建的控制性权益”。
据了解,借助于这一次的收购,香港越秀不仅获得了广州城建大量的房地产资产,还巧妙地化解了自身的债务危机。
如果说2002年的重组化解了“越秀系”危机、充实了其资产规模,之后的重组则更倾向于业务整合。2005年,广州白马大厦等4项物业被打包组建为越秀房产基金,在香港上市。越秀投资也先后剥离拆分了水泥、新闻纸、收费公路等业务,直至2009年10月重组为越秀地产,成为一家纯房地产公司。
在这一系列以香港越秀企业主导的重组中,越秀集团却一直不见踪影。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香港越秀企业一直就是空壳公司,所有的实体经济都实质上归属于越秀集团。
盛世太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立民认为,通过此次重组,“越秀系”权属关系终于走出多年以来的朦胧地带。作为香港越秀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越秀集团正式浮出水面,这也使得未来越秀集团的诸多发展动作变得名正言顺。
打通资产命脉
关于“越秀系”的重组,有券商分析师指出,控制权属的变动对于其下一步的业务开展不会带来直接的影响,但对于未来资产的整合、融资渠道拓展、利益再分配乃至税务税收等方面则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
越秀地产相关内部人士也曾向媒体表示,重组理顺了集团的资产关系。
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则认为,十余年来,在业务整合、战略变迁、人员变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越秀系”的重组已经屡见不鲜;此次重组,可以让“越秀系”资金更容易发挥作用,战略上有所倾斜,也便于越秀集团对其原有的一些其它资产采取相关操作。同时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步越秀地产参与招投标和发展物业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据了解,2009年,越秀地产实现营业收入约53亿港元,比2008年增长了68%,其中物业销售收入约为39.4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11%,经营盈利额为13.9亿港元,比2008年增长超过330%。截至2009年底,越秀地产拥有的投资物业、在建项目及未开发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为754万平方米。
优质的上市地产公司资产归于越秀集团名下,壮大了越秀集团的实力;重组后的越秀集团,将统领“越秀系”所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