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的命名结果中,我们欣慰看到一些新增加入选的“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的同时,更需对因未参加复核,而被撤销“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行为进行深思。
要参加申报贵阳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选秀”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然免不了精心准备一翻。这一翻的精心准备,就表层而言,自然是为了“守合同、重信用”头衔,更深层次剖析,当然是为了以工商局授予的“守合同、重信用”牌匾去在消费者身上做文章,其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当然在商言商,商家为了追求盈利固然没有错,但问题是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盈利,如果拿着工商部门的“诚信”牌子去做生意,这从社会诚信道德范畴而言,本身就有不诚信的嫌疑。更况且,工商部门在受理审核过程中,主要以申报单位的书面材料为主,这种评比自然避免不了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此“殊荣”而有不择手段给自己“戴高帽”而在资料“掺水份”,如果当评比结果不切实反映个体工商户的常态工作时,这样评价方式本身就不能让人信服。
而反观那些自愿放弃申报确认“守合同、重信用”而被摘牌的企业和工商户,他们不热衷于申报“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的称号,并不代表他们就放弃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恰恰相反,我们更倡导那些不热衷牌子,却在市场活动过程中有诚信“自律”的企业。因为只有当诚信“自律”在企业和主个体工商户主形成自觉的意识形态时,才能杜绝为了一味追求“盈利”而违反市场法律法规,不履行合同履约、肆意践踏社会诚信道德的不良行为的出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守合同、重信用”的经营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