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老百姓真正用上放心肥,今年来,枞阳县工商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一手抓消费警示,一手抓化肥市场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宣传,增强化肥消费警示灵活性
一是“亮”信用等级。该局利用电视台滚动字幕、红盾信息网、工商所和“一会两站”公示栏等载体,广泛宣传辖区内化肥经营者信用等级和示范点名单,提醒农民到信用等级高的化肥店铺和示范点里购买化肥,不要购买走村串户的游贩销售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化肥,以免上当受骗。二是“辨”化肥真伪。针对化肥消费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该局在化肥销售旺季来临前,定期不定期将农村常用的化肥真假商品,摆到农村集贸市场、田间地头,面对面地教农民识别真假农资。据统计,今年来,该局共发布消费警示26次,下乡传授化肥识假辨假知识12次。三是推行行政约谈警示。春耕前夕,该局各工商所均集体约谈一次化肥经营大户,站在服务“三农”、保农村稳定的高度,提醒化肥经营者一定要严格自律,坚决不见利忘义,销售假劣农资。
二、创新机制,增强化肥市场监管实效性
一是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由于信用等级关系到农资经营者的声誉,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该局制定了《农资经营户信用评定管理办法》,将农资经营户资格、质量抽检结果、违法行为、消费者投诉等信息纳入数据库,按照积分把农资经营者的信用评定为A、B、C三各等级,每年评定一次,对不同信用等级实施不同频次监管。同时,该局规定,只有信用等级为A的农资店才能参与农资示范点评选。示范点每年评选一次,不搞终身制,且对失信者摘牌,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导、亮点带动作用。二是督促经营者落实自律制度。该局着力强化行政指导力度,按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指导化肥经营者建立、落实自律制度,做到“四个对应”:即进货发票数量与销货数量和库存数量之和相对应;检验报告上化肥主要指标含量与外包装标识含量相对应;生产许可证标注企业与外包装标注的生产企业相对应;外包装标识与相关规定和证明材料相对应。同时,对拒不落实自律制度的化肥经营者,严格依法查处。今年,该局已对22户化肥经营者不履行自律制度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三是改革化肥抽检方式方法。该局着重加大从农资店抽检化肥的力度。不定期地邀请化肥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参加现场抽检,增强抽检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同时,着重探索逆向抽检办法,从农民家中直接抽取化肥样品,对检验有问题的化肥直接把信息告知农民,然后逆向追查。据统计,今年来,该局共抽检化肥18组,水分超标等不合格化肥同比下降了9.7%。四是完善农资连锁配送制度。该局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鼓励引导邮政等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农资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渠道、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六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优质农资市场占有率。目前,该县邮政共发展农资连锁店43个,配送人员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