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省工商局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查找廉政风险点,梳理权力清单,制定防控措施,探索具有工商行政管理特色的岗位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以职能为中心、以岗位为重点、以程序为主线、以制度为支撑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这是一张廉政风险防控‘安全网’,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级预警,建立起全系统、全员、全岗位的廉政防火墙。”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能力:构建前期预防自律机制
省工商局坚持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构建前期预防的自律机制。在全系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通过典型带路、专家辅导、学习交流等形式,树立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和职业操守。
2011年,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教育活动,宣扬全省勤政廉政先进个人——五指山市工商局水满乡工商所副所长王雪玲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指挥中心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大力弘扬清风正气。
为提升廉政文化内涵,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结合各自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儋州、琼海两市工商局,分别挖掘“东坡文化”和“红色娘子军文化”,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开辟廉政文化室,开通廉政网站,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同时,省工商局还注重工作人员能力的建设,组织各市县工商局领导班子、省局处长等到清华、北大、延安干部学院等院校学习培训7批290人次。
2010年7月,省工商局围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疑难问题,在全系统开展廉政风险“十大课题”研讨活动,提升了干部职工风险防范的能力。还通过轮岗锻炼、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的履职能力。
制度+科技:筑牢中期监控防范机制
针对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重点环节,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建章立制,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机制。
近年来,省工商局相继出台《关于加强企业股东变更登记等登记业务审查的工作意见》、《行政处罚量罚标准》、《执法办案规范手册》等,扎实推进工商系统惩防体系制度建设。2008年以来,全系统没有发生一起因股东变更、股权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和注销登记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为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省工商局还组织了两次全员廉政风险防控知识集中考试, 5批43人次参加了拟提拔任用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通过以考促学,使制度真正入脑入心。
信息化手段是防控廉政风险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同步防控。
“通过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案,最大限度消除了人为因素干扰,实现了工作权限‘系统控制’、业务流程‘系统固化’、责任追溯‘系统监督’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信息化。”省工商局审批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建设局、所两级电子监察系统,依托电子监察系统防范风险,对服务大厅、重点部位实施电子监控,约束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省工商局还投入300多万元建立覆盖全省的“12315”信息系统,配备GPS定位执法车和维权专用手机,做到科技监控,用权留痕,跟踪问效。
监督+问责:落实后期处置惩戒机制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监督与问责必不可少。
为加强权力源头的廉政风险防控,省工商局出台了《关于督导巡察工作暂行办法》,采取列席会议、明察暗访、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各市县工商局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工作落实。目前,已完成对陵水黎族自治县工商局、东方市工商局的督导巡察,取得较好效果。
在大力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同时,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定期开展工商局长、所长面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面对面地让服务监管对象评议和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各级干部始终依法用权。据了解,2011年,各市县工商局局长、所长测评满意度均超过93%。
省工商局还将干部日常行为管理设定为16类82种,实行“百分倒扣制”管理,对工作不负责、不落实、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实施问责和扣分,记入廉政风险防控档案。 2010年,省工商局党组对旅游、农资等市场监管工作实行了本系统历史以来最为严厉的一次问责,共问责3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组织处分,促进了队伍工作作风的好转。来源:广州工商注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