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工商局负责人3月26日告诉记者,该局去年8月起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说理式行政许可,主要涉及名称许可、登记许可、食品流通许可、户外广告许可4大类,重点对不予受理和不予许可的决定书强化“说理”———首先告诉申请人为什么不批准,其次告诉申请人如何解决问题、指导申请者完善材料。为了让说出来的“道理”能够真正服人,滨湖工商局做了周密准备,对全系统工商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和说理式行政许可文书的撰写培训;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熟悉法律的专职或兼职法制员,每份“说理”文书都要由他们严格把关;对“说理”文书,则详细规定了文书格式和主要内容,力争做到清晰、规范。该局注册登记科负责人说,开始“说理”之后,申请者遭拒后产生的矛盾纠纷明显减少。
“说理”产生的积极效应还不止于此。市民杭某在荣巷开设了一家食品店,去批发市场进货时,对方向他索要“食品流通许可证”,于是他向滨湖工商局提出申请。经过审核,工商部门认为根据相关规定,杭某无需办理此证。如果简单地“不予受理”,杭某势必在今后的经营中屡屡遇到麻烦。于是滨湖工商局向杭某出具了“说理”文书,打消了相关单位和经营伙伴的疑虑,彻底解决了他的难题,“像杭某这样的情况很多,‘说理’文书其实解决了一批问题。”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行政许可“说理”制度今年有望推广到全市工商系统。
来源:广州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