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工商局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宜丰县工商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着力开展“六项活动”,扎实推进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回头看”活动。开展奶制品、重点食品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专项执法检查,对重点市场、重点区域特别是校园周边的食品经营者进行严格检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消费维权和打击传销等热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经营户1.26万户次,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21件,查处不合格食品1500余公斤,各类假冒伪劣酒1.2万余件。深入开展12315“五进”工程,认真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2717起,同比增长6.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2万元。继续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坚持“政府牵头、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会同公安、政法等部门,共捣毁传销窝点260处,驱散非法传销人员3800余人。全面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工作。
二是深入“实施‘两大工程’、促进宜丰赶超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兴企强市”工程中,围绕建立完善政策扶企、商标强企、信用兴企、维权护企四大兴企机制,创新理念,服务企业,支持发展,全系统共联系1082户企业,为企业做好事办实事3260件,支持新设立企业2302家,帮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36家,支持组建企业集团8家,为1404家提供上门年检服务,解答企业法律咨询5559人次;举办重点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会议、培训班16次,帮助企业制定品牌创新规划101个,办理注册商标申请手续108件;举办信用和合同法律培训班25次,协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394个,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97件,通过动产抵押帮助企业融资8.13亿元,制定规范合同文本38种,使1113家企业受益;查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案件118起,与企业联手打假119次,为企业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877.9万元。在“兴农富民”工程中,努力建立和完善品牌富农、合同帮农等七大兴农机制,在全市设立服务“三农”工作站2169个,新注册涉农商标17件,培育2家涉农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为6家涉农企业申报河南省著名商标。指导涉农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3.66万份,共办理经纪人培训班89起,新发展经纪人692人,全市农村经纪人队伍达到了6758人。查处农资案件191起,案值205.67万元,查扣假冒伪劣种子1.32万公斤,农药80件,柴油72.57吨,化肥238吨,为农民群众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41.53万元。至目前,先后收到锦旗116面、感谢信502封。
三是深化、巩固争创“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和“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成果。以争创“优质服务窗口”为载体,不断加强市、县、所三级行政服务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加强督促检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办事环境,扩大便民设施,提高行政服务质量;狠抓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工作纪律,实行效能问责,树立了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窗口”形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2个基层工商所被评为省级“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市消协被授予“全国消协组织保护消费者权益先进集体”,市便民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分别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省、市级“工人先锋号”,市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被省文明办命名为“河南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四是开展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10月26日至11月2日,安阳市局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领导、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全面开展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县区局长、工商所长代表分别向监管服务对象进行了述职述廉,与会代表对工商部门为企业、老百姓和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会代表结合生动事例,从工商部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的可喜转变,畅谈所见所闻,对工商部门整体执法情况和述职述廉者勤政廉政满意度进行了肯定和测评。通过开展述职述廉活动,系统全面提高了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拉近了与监管服务对象的距离,进一步创建了和谐的执法环境和稳定的市场秩序。
五是深入开展走访回访活动。以述职述廉活动为契机,系统各单位以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民主党派、行评代表、社团组织、新闻媒体、国有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重点,广泛开展走访回访活动,共走访回访各界代表2019人次,全面加强与执法监管对象的沟通与联系。
六是深入开展督查暗访活动。围绕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基层规范化建设以及队伍作风等重点工作,创新举措,实行每月全方位督查巡检。巡检由市局有关科室轮流牵头,组织专人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综合执法检查,并对督查结果进行排序,对进度缓慢、要求不高、落实不到位的实行责任追究。通过督查,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无照经营现象明显减少,基层规范化建设明显加强,队伍作风明显改进,更好地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