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黑河市工商局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民心工程,以高度的责任心、全力以赴的投入到2012“红盾护农”执法行动中,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815人次,执法车辆1351台次,检查农资经营户5698户次。全局共查办农资案件525件,案值136.57万元,查扣假种子7吨,假化肥16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9万元。
一、扩大社会影响,强化组织领导,营造齐抓共管的社会参与氛围
(一)发动社会参与,形成良好态势。一是上升政府行为。及时主动的向党委、政府汇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黑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黑河市2012年工商红盾护农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政府主管副市长为总指挥,市工商局局长为副总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红盾护农”行动指挥部,形成了执法合力,大大增强了执法威慑力。各县(市)、区局也都把红盾护农工作上升到了政府行为,实现了工商部门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红盾护农”工作,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二是扩大社会影响。召开了2012“红盾护农”执法行动动员大会,邀请市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及部分农资企业和农资经营户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三是统一全局思想。多次召开县(市)、区局主管局长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部署工作会议。全市工商系统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意识以及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责任感。
(二)强化督办检查,确保责任落实。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了监管责任档案,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级级有分工,人人有责任的监管责任体系。全市共签订责任状627份。二是强化督办检查,对全市工商系统2012“红盾护农”执法行动进行了督办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进行认真总结,并向基层单位下发了检查通报,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整改意见。三是制定监测计划。把农民群众投诉集中的、进货渠道不明的农资商品和信誉较差的经营业户作为重点,制定了“监测计划”,及时组织开展定向监测和专项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发布农资商品消费警示。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布消费警示41期。
二、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双增”工程,营造健康快速的农业发展氛围
黑河市工商系统在“红盾护农”执法行动几年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规范扶持发展与打击坑害农违法行动相结合”确定为2012“红盾护农”的工作原则。加大了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施商标战略,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等项工作的力度,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落实支持服务“三农”优惠政策过程中,该局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围绕省局“八大扶持工程”和工商管理职能,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措施工作实施方案》,印制了“惠农连心卡”,召开了贯彻落实支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现场讲座5场,为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共计300余人进行了有关知识的讲解。做到了贯彻政策不贻误,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梗阻。
(二)加强涉农合同监管和引导服务。该局深化“涉农合同帮扶、推进订单农业发展”,积极开展了红盾农业订单指导活动,共确立涉农合同帮扶乡镇31个,建立订单农业指导站45个,推广使用“种子繁育收购合同”、“农产品订购合同”、“农业种植产销合同”、“豆类种植收购合同”等7种示范文本。多次深入种植业龙头企业推广农业订单,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企业与农民依法签订农业订单。目前,共签订订单3488份,订单金额6309万元,促进了企业和农民双增收。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力度。一是普遍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在办理登记中放宽条件,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公开行政审批程序。并对基层工商所办理农村合作社登记注册进行了授权,切实为支持农村改革提供了方便条件和优质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共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459户,2012年上半年新设立农民合作社313户。二是大力支持具有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积极主动与合作社建立联系,为其提供“商标兴社”、“合同帮扶”和“订单农业”等方面的服务,拉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切实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在各乡镇村屯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维权站点42个,由辖区农村分局管理人员担任派驻联络员,为合作社提供政策、法律方面的引导和扶助,建立了“红盾护社”受理投诉制度。
(四)积极引导和推进商标战略。执法人员深入到企业、田间、农户家中讲解“商标法”,引导注册“农字号”商标,帮助涉农企业及农民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在地方报纸连载刊登8期“商标法知识问答”,对办理涉农商标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2012年上半年,全市引导注册“农字号”商标17个,申报地理标志1个。
(五)积极开展扶优评优活动。一是开展扶优活动。申报农资质量安全示范店56户,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优良农资商品和农资质量安全示范店经营者的先进事迹,在农资市场中树立良好的经营典型。同时,向示范店提供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和优良服务措施,为农资质量安全示范店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开展诚信农资企业评选活动。在全市农资经营企业中广泛开展了诚信农资企业评选活动,全市有3户农资经营企业被评选为诚信农资企业。三是积极开展涉农“守重企业”公示活动。公示2011年度市级涉农守重企业27户,省级10户。
三、推进规范管理,维护经营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农资市场经营氛围
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健立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该局重点加强了工商所、农资经营者和农资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大了对假劣农资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
(一)对农资市场监管“三个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
一是严格规范基层工商所这一监管环节。重点落实“六查六看”、“购销台账制度”、“进货查验”、“不合格农资商品追回和下架”、“农资商品库房备案”、“种子质量检验登记”等长效监管制度,统一印制了监管登记表,组织基层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规范》,推行使用省局统一监制的购销台帐,统一样式制作农资监管公示板790块、农资监管服务站公示板47块、基层工商所农资监管制度公示板18块,分别在基层所和农资店内张贴上墙,实行制度公开。统一推广使用黑河市消协印制的农资商品信誉卡1000本。落实了农药处方单制度,制作了“农药处方单服务台”指示牌15块,发布消费警示40期。促进了基层工商所做到执法检查、巡查监管、规范管理“三到位”。
二是严格规范农资经营者这一经营环节。工商所与辖区内的农资经营者逐户签定“农资商品质量承诺书”856份。实行制度上墙,完善了农资商品质量承诺、农资消费警示、索证索票、进货质量查验、进货台帐、商品信誉卡、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与召回、农资商品仓储等10项管理和自律制度,实行“三公开”,即农资管理责任人公开,农资经营业户管理制度公开、农资商品质量承诺公开,进一步完善了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三是严格规范农资市场这一销售环节。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大农资市场巡查力度,利用年检之机清查农资经营主体。各县(市)、区局以基层工商所巡查组为单位,对农资经营场所、农资经营主体,每月两次按照“四核查,四监督”程序进行日常巡查,“四核查”即:一核查农资商品的进货来源和渠道;二核查农资商品的外包装、质检报告、合格证、质量标签、登记证、许可证;三核查实物与外包装和标签标注的内容是否相符,是否有过期、失效、变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虚假标注等;四核查销售的实物与台帐记录是否相符。“四监督”即:监督农资经营者是否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发票和信誉卡;监督农资商品经营场所店堂广告内容是否合法;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发布的农资广告内容和程序是否合法;监督农资经营者是否有不正当竞争行为。截至目前,共查处农资经营主体案件34起。
同时,按照省局关于开展2012年度流通流域农资商品质量监测的要求,制定了监测计划,对全市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进行了抽检。目前已经送检89个批次,对经检验不合格的6个批次品种进行了立案查处。
(二)采取“三种形式”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
黑河市工商系统创新监管方式,采取“三种形式”,做到“五个突出”,切实加大农资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力度,确保执法行动收到实效。一是职能科室深入基层领办案件;二是局所联动开展集中执法检查;三是管理人员深入辖区开展日常巡查监管。目前,市局职能科室领办农资案件58件,局所联动办理案件43起。在立案后上报市局12315执法指挥中心,由市局统一研究决定处罚额度。避免了执法疏漏及办人情案的弊端。在执法检查中,做到“五个突出”,即“突出重点季节,突出重点地区,突出重点市场,突出重点品种,突出重大案件”。2012年,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农资案件525件,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7%。其中,查处种子案件62件,化肥案件141件,农药案件121件,农机及配件案件115件,其他案件86件。
四、丰富宣传模式,增强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红盾护农舆论氛围
为提高广大农民维权意识,使红盾护农行动深入人心,该局多角度、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了红盾护农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执法行动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进展情况及农民维权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红盾护农执法行动的良好氛围。
(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营造舆论。一是加强社会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全系统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采取拉横幅、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资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工商部门服务“三农”的优惠政策。使农民朋友信赖工商,依靠工商,有困难找工商。二是加强媒体宣传。各地普遍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了“维权在身边”“新闻在线”“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题系列报道”《农资市场监管通告》等形式的“红盾护农专栏(题)”;与电视台建立了“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宣传联动机制,发现案情,记者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报道;开通了黑河市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红盾护农专项整治专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全覆盖式的宣传,及时通报“红盾护农”行动进展情况,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三农”的工作实况。全市工商系统共张贴宣传标语、横幅88幅,发放宣传单10740份;播报红盾护农新闻40条,其中:省台4条、市台8条、县台28条。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络上刊登红盾护农宣传稿件134篇,其中:国家级9篇,省级42篇,市级28篇,县级55篇。
(二)深入推进“送法下乡”活动,贴近群众。为使“红盾护农”行动能够贴近百姓,成为农民朋友学法律、长知识的有效途径,全市工商系统以各种形式深入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一是在“3.15”期间深入乡村利用农村大集等农民朋友较集中的时机设立“红盾护农”宣传台6处,为1300余人(次)提供了购买和使用种子、化肥方面的咨询服务,宣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发放农资宣传单5000份,惠农连心卡10000张。二是组织特色“红盾护农”执法小分队深入村屯,发放宣传单5200份,聘请农技专家开设培训班7次。三是开展了“红盾助农送温暖”行动,为孙吴县清溪乡永青村和西兴乡西兴村、平度村3个贫困农户家送去了2吨优质化肥,使受资助农户深受感动。四是组织百名经营户举办了诚信经营签名仪式。五是开展了“农业科技大集”宣传活动。六是在信誉好的农资经营企业、农村合作社、乡村农民中聘请农资市场义务监督员20名,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资市场监督。通过开展活动,有力的震慑了违法经营者,也充分展示了工商部门真心服务“三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