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要提高小型企业的公司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年底并扩大适用范围。
这些措施可以给小微企业输上救命之血,但政策的细化及执行是最关键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银行惜贷的局面依然存在。此外,根据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企业已有明确定义,很多在帮扶范围之外的企业,尤其是只比小微企业“大一点点”的企业,可能通过裁员等方式,挤进小微企业行列而获得政策帮扶。这种削足适履的方式,并不利于企业发展。如不细化有关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也会打折扣。
输血很重要,但造血才是关键。如果没有造血功能,小微企业只能永远做等待财税部门输血的病人。因此,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如何提高小微企业造血功能和自生能力,是一项重大课题。
从资金角度看,应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小微企业的长效扶持机制。财税及金融部门应以税费减免、负税收、优惠利率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便利;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专属服务,推出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这些措施和服务不仅对于小微企业意义重大,也是银行业竞争的重要内容。
从宏观环境看,必须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小微企业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整经济结构,打破市场壁垒,扩大内需,才能真正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企业自身看,在目前形势下,小微企业造血所需已不仅仅是资本,还有资源、经验、知识等各种条件。技术、人才、管理,将是小微企业未来发展并保持活力的关键。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为全世界的企业树立了典范,引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人民币升值、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不仅是生存之需,也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