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回复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工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有效规避部门负面影响,今年以来,烟台龙口市工商局把强化舆情信息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掌控、处置、运用各类舆情信息,收到了良好效果。
拓宽舆情信息掌控渠道。一是通过正常群众的信访和投诉渠道了解社情民意。设立信访接待室,受理信访和接访工作;在市局机关、基层工商所等办公场所设立投诉举报箱,由专人负责定期开启,并建立信访投诉受理台帐,收集整理相关舆情信息。二是通过定期走访了解社情民意。主要组织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定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与辖区行政相对人、服务对象等面对面座谈,了解基层群众和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及书面意见函,征求社会各界对全市工商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和服务效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通过网络平台捕捉舆情信息。一方面,通过12315投诉网络平台收集社会各界的舆情信息,分析舆情动向,另一方面,借助于龙口网论坛、发展论坛、政府网民声在线等网络平台实现舆情监控和收集舆情信息。
建立舆情信息处置机制。该局在舆情信息处置上,坚持合理调配,科学整合的原则,工作整体部署、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协调推进,建立了“预警、追责、通报、监测、研判、处置”等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舆情信息。纪检监察负责政风行风热线等舆情的收集与初始处理,宣传调研部门负责舆情处理信息的反馈及发布,快速、妥善处置各类申诉、投诉、举报。一是建立“月报”制度,对每月的舆情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整合汇总,在提出处置意见后,报送相关局领导审定;同时召开舆情通报会,由纪检组向局领导及科室负责人通报季度舆情,反馈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和意见。二是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将舆情信息责任,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及有关责任人。责成相关部门和责任人采取相应措施,快速处置,消除影响。三是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对于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捏造虚构、夸大其辞、极端偏激的舆情信息主动澄清事实,并及时联系网监部门强制屏蔽、删除不实信息,涉及违法的及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对群众投诉集中的单位及人员,由纪检组对相关责任人等进行谈话预警,明确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查实投诉的责任单位和人员,按照市委《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实行严格问责;对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嫌疑的举报,责成纪检监察机构及时调查处理,情节特别严重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社会各界对工商部门带有“疑惑、怨言或情绪”的舆情信息,以诚实、公平的态度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对于“在线民声”等咨询类的舆情信息,及时回复,并指导其办理相关业务。四是及时梳理舆情调查处理情况,撰写反映工商积极作为的新闻稿件,及时让媒体刊发,有效提升工商部门形象。五是通过梳理工商舆情信息,全面查找工商系统队伍建设及市场监管、依法行政、服务群众、树立形象等30余种行为方面的漏洞,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强化舆情信息结果运用。在对舆情信息掌控、分析、研判、处置的基础上,从创新社会管理职能延伸监管触角,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强化舆情信息结果的综合运用。如强化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职能,可以大大延伸工商部门的监管触角,有效地减少监管盲区和盲点,极大地提升工商部门的履职能力。一是进一步拓宽正面信息的发布渠道,强化正面舆论导向和宣传。一方面,将“如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及年检验照、消费维权的正确途径有哪些、某些收费是否合理”等问题,通过政府网实行三公开;另一方面,对一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宜,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宣传单等有效媒介发布相关公告,公开办公信息,或宣传工商部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二是通过民生快车道、民生面对面等电台、电视台热线,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由局主要领导带队,相关人员参入,在线接听百姓诉求,现场受理群众投诉。每年定期进行2次。三是提升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规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促进政务公开,提高部门工作透明度,有效地推进了建设人民满意工商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该局推行的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AB角补位等政务服务承诺制度,企业行政指导“六提醒”等行政指导服务,结合百姓需求,打造“四无”工作环境,贴心服务群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今年以来,该局共收到各类舆情信息82件,其中咨询申诉类37件,市场监管举报类8件,表扬赞同类6件,其分流率、及时办结率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2.8万元。解决反馈“在线民声”问题28件,走访各类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920户次,发放征求意见书1800份,召开各类座谈会6次,社会满意度达到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