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和市个私协会将服务创业就业工作作为落实“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社会发展核心要求的主要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呼市两级党委、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从优化环境、整合资源、扩宽渠道、强化教育和延伸服务等五个方面入手,主动为各类求职人员搭建就业和再就业平台,共创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经过一个时期的有效运行,其服务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五大成效”。
一、开辟绿色通道 , 求职创业者的市场准入环境更优化 。面对当前求职创业者面临的选定项目后运营启动难的现实状况,先后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实施了 《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意见》等系列服务措施, 降低准入门槛,从政策层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同时,在系统 66 个注册登记厅 设立创业咨询服务 “ 窗口 ” ,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优先申请、受理、审批 “ 一站式 ” 服务 , 以创业带动就业。仅 2011 年至今,全市范围内登记进入个私领域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已有 8000 多名。
二、整合信息资源,求职者与用工企业的“信息对接”更高效 。为解决求职者与用工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工商局要求所属的 16 个企业登记窗口,充分利用企业年检、市场巡查、企业回访等有利契机, 对新注册和进行年检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用工摸底调查,指导办事企业填写《再就业用工登记表》,以此种方式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市个私协深入到个体私营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的劳动用工需求,并与 企业登记部门的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分类登记有关的用工信息。 在此基础上,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及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沟通联系,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等需要安置就业再就业信息。 工商部门和个私协会把社会人员的求职信息与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对接,形成服务就业创业的信息库,为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用工洽谈会提供充分的基础数据。
三、开展定期洽谈,求职者与用工企业的“双向选择”更便捷。 为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缓解大学毕业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012 年 5 月份,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 “ 呼和浩特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 ” 启动仪式和 2012 年人才交流暨大学生就业用工洽谈会,入场的 507 户企业提供近万个岗位,现场签约及达成用工意向 7652 份。同时,更加注重就业服务的长效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了 “ 一帮一 ” 结对帮扶工程,并促成蒙牛、伊利、维多利商业企业等 12 家大中型企业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签订了长期用人合作协议。 2004 年至今,呼和浩特市工商局联合市个私协会已组织了 7 届规模性的就业用工洽谈会,共提供就业岗位 5.4 万个,有 2 万人次的下岗职工和 6 万人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了洽谈会,达成 3.3 万个用工意向。
四、健全培训体系,求职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 再提升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大多不适应用工单位需求的现状,结合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与相关部门配合建立了就业再就业人员培训基地 15 个,与劳动部门及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开展了微机、美容美发、电焊、烹饪、家政服务、缝纫裁剪、保健按摩、酒店服务员等培训班。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对化妆、美容、美发、电焊、车工、钳工等技术工种,在开展培训提高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技能考核,对经考试合格人员颁发相应等级的技能证书,此举受到培训人员和用工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五、搭建用工平台,服务创业就业工作实现“常态化” 。 2012 年,为更好的服务就业再就业,呼和浩特市工商局整合红盾网信息资源,研发了 “ 呼和浩特市企业用工信息系统 ” ,为企业搭建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平台设置了企业招聘、企业服务、资讯中心等专题栏目,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在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力求 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引导全市所有用工企业都通过登陆 “ 信息平台 ” 发布用工信息, 为就业供需双方特别是大学生 、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远程信息服务。网站的开通使用,在用工企业和求职人员之间建立了促进就业服务的纽带,作为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拓展政府服务企业用工和求职人员就业职能的初步尝试,已收到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已为 5142 家企业发布用工信息 7682 条,涉及企业管理、软件研发、产品销售等百余种岗位,日点击率多达上千次,有 500 多人通过平台信息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来源:广州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