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股“园”动力在中国广告业界不断涌动,为行业发展积蓄着能量。
国家工商总局把广告产业园区作为实施广告战略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工作。4月份出台的《关于推进广告战略实施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鼓励广告及其关联企业在园区内集聚发展,延伸广告产业链,培育广告产业集群,提高广告业的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
各地政府把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调整地方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务实的态度、有力的政策以及高效的服务,积极扶持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工作。
在各方的关注与支持下,2012年,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广告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随之提升。
在今年10月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9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以浓郁的地方特色精彩亮相,公众首次直观感受了“园”动力的魅力。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社会各界对广告产业园区的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一方展台,人们期待着广告业借助“园”动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为有“园”头活水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告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有广告经营单位29万户,广告从业人员167万人,2011年广告经营额达3125亿元,广告市场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今年6月,国际广告协会主席阿兰·鲁瑟福德在中国广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广告业也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广告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广告企业多、小、弱、散特征明显,粗放式经营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不足,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快广告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广告业转型升级,十分迫切和必要。
在特定区域汇聚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业政策的落实贯彻,有利于市场资源的整合配置,有利于公共服务配套功能的发挥,有利于行业发展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我国一些广告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借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经验,对广告产业集聚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探索。始于2007年建设的上海市嘉定区中广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是最早的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广告产业园区的雏形。但由于社会各方面对广告业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支持不够,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2011年下半年,在国家工商总局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总局会同财政部选择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湖南、广东、陕西等7个省市的9个广告产业园区开展现代服务业试点,集成政策,集中资金,重点建设,推动广告业集聚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广告产业发展模式。
2012年4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首批认定了9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并授牌,对广告业实现集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广告业发展的氛围。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各地政府思想认识明确,发展广告产业园区热情高涨。
甘做“园丁”育新枝
2012年,我国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服务广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工商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广告业集聚发展的新亮点。
今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在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工作协调,先后与江苏、河南、湖南、山东、湖北、辽宁、天津、浙江、广东等9个省、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广告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落实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完善服务、改善管理等各项措施,推进广告产业园区建设。
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加强了对广告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2月初,总局广告司组织召开专家评估会,对首批9个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的工作机制运转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显现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月,总局制定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工商部门的管理职责。随后,国家工商总局在江苏省南京市组织召开了广告产业园区建设现场会,要求各地将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地方特色经济、文化产业融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自身的发展;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园区规模、定位、特色和发展路径,积极稳妥推进园区建设,防止脱离实际,一哄而上;确定园区建设进度、周期等,落实园区建设资金,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注重园区功能建设,建设区域性广告专业人才培训、广告技术支持、广告作品展示、广告产品交易和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企业入驻,帮助做大做强;成立专门的园区运营团队,落实有关园区优惠政策措施,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5月,总局在总结首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会同财政部深入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广告业发展试点工作,新增试点园区11家,试点园区总数达到20家,落实中央财政资金8亿元,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截至2012年11月,20个试点园区已完成投资287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投入约172亿元,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随着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的陆续开园,大批广告企业、传媒机构、研究单位以及广告行业组织等市场主体纷纷入园,园区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发展,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为广告业发展提振了士气,凝聚了力量,得到业内和社会的肯定。
东风唤得满“园”春
随着《广告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促动中国广告业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的春风渐渐吹起。
春风中,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立足特色、互相促进、集聚发展的可喜局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广告产业园区已完成初期建设并开园。这些园区在建设规模、产业定位、功能设施、入驻企业等方面各具特色,并注重突出相关产业资源优势,开发独特的功能业态。
2012年5月29 日,上海市工商局和嘉定区政府就共同推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了中广国际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建设。目前,该园区依托上海广告业领先优势,逐步完善创意产业功能布局,截至10月份入驻广告产业链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其中以广告为主业的企业600家,实现产值53亿元,并促进了上海广告业的结构升级调整。
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拥有良好的扶持政策和明显的地理优势,所在地朝阳区政府专门设立了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从资金扶持、人才引进、财政奖励、登记注册等多方面吸引优质广告企业入驻园区,使园区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在政府的强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正朝着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创新创意基地方向奋力前行,力争使园区成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广告创意产业中心、华东地区广告资源交流中心和南京都市圈广告企业集聚中心。
其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也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差异化发展,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发展路径。如杭州国家广告产业园入驻企业磐石网盟已经为8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投入成本低、营销效果好的互联网广告服务,受到小微企业欢迎;大连国家广告产业园入驻企业国域无疆广告公司取得最有商业价值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广告显示屏经营权,成为广告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
广告业专家表示,组织推进广告产业园区建设,极大推动了各试点园区的建设开发。集聚式的广告园区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和政策整合,为广告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加快了广告业自身融合,广告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广告业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
在全国工商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广告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不少省市已将推进广告战略实施上升为政府行为,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随着各地“园”动力的聚集,我国广告业正信心十足地走上起跑线,准备发力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