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龙水”、“实实”、“稻园”,凭着这四件中国驰名商标,我市成为全国拥有米业驰名商标最多的一个城市,也正是这四件中国驰名商标,为我市实现“米都”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一直以来,市工商局坚持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谋地位、树形象的重要内容,以及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推动力。为了提升注册商标的数量,工商执法人员走进园区、项目企业和村屯,开展了百企千户再走访、红盾助企促发展走访活动。他们走进9个工业园区,帮助石墨工业园区黑龙江鑫顺石墨公司注册了“鑫顺”商标;走进41户重点项目企业,培育了全市重点项目企业“十二太宝”、“鹤顺”、“普路顺”、“大瓷碗”、“北昊”、“BALHF”、“凤鸣泉”7件商标注册;走进21个自然村屯,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了“黑龙疆”活鱼、“敖来村”大米、“冰洲”鸭蛋等7件商标注册。
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工作思路,市工商局在培育类别上新增了包括生肉、蔬菜、宾馆、装饰商店等类别的商标,使“三名”商标培育类别多样化。在大米、豆制品、酒类产品申请商标基础上,拓展到拆除建筑物、非金属建筑模板、汽车装饰和石墨产品等新领域的申请注册。全市新申请商标注册18件,注册商标总量达468件,培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驰名商标4件,著名商标29件,知名商标40件,地理标志1件。他们还帮助长胜村红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钰琪”商标,引导农民在包装上正确使用商标,使每斤葡萄价格由4元升至8元,年销售收入增长一倍。市创业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八垧地”商标后,顺利打进全市各大超市,年收入由50万元增长到80万元。他们还引导地方豆制品由无标产品变为有标商品,由裸装食品变为有装食品,成功培育了佳和豆制品公司“禾冠”及亿鑫豆制品公司“豆淳”豆制品商标,使农民感受到“农字号”商标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