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工商部门实践群众路线的情况好不好,直接影响执法公正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日,本报记者就工商部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专访了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承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郭承录介绍说,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省工商局通过不同渠道,多层次、面对面、背靠背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特别是把听取服务对象意见作为重点,先后邀请了由市场主体、民评代表、行风监督员等有关方面人士参加的不同层面的座谈会30多场次,收集到了包括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缩短办事时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强化基层建设等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经梳理归纳与“四风”问题相关联的意见建议共9个方面85条。
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省工商局从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对社会作出了3项公开承诺: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注册登记时限由15天压缩到5天,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当场办结;省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人工受理时间由每天8小时改为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切实方便消费者投诉维权。二是精简审批和收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由38项压缩为23项;停止收取注册登记等行政性收费;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停止收取团体会费。三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从2014年3月1日起,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提交前置许可证件、批准文件的经营项目外,企业都可以经营。目前,这3项承诺,省工商局已经一一兑现,仅“停止收取注册登记等行政性收费”一项,按2013年标准测算,就为市场主体减免费用8000多万元。
郭承录说:“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决不回避,坚持既治标、又治本的原则,主要采取‘五抓’的措施来解决,即抓制度、抓培训、抓作风、抓基层、抓改革,尽最大努力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取信于市场主体、取信于消费者、取信于基层群众。”
郭承录进一步说,省工商局牢牢抓住建章立制这一重要环节,制定完善了25项改进作风的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刚性约束和长效机制。活动开展以来,同比减少会议32%、发文28%、车辆经费22%,清理超标办公用房250多平方米、公务用车3辆。今年以来,省政府政务大厅工商分中心共受理工商业务4639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投诉率为零,中心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创业先进工作单位”。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工商局举办各类培训班80多期,培训干部9000多人次,先后选派120名干部到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商部门挂职锻炼,选拔长期在基层工作的1034名优秀年轻干部分批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选派省局机关40名干部到基层工商所挂职锻炼。通过业务培训、挂职锻炼,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明显改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省工商局还在省政府政务大厅工商分中心设置服务满意度评价器,接受群众监督。强化监督问责,严明党纪政规“高压线”,以零容忍态度严查严处越“红线”、失“底线”的人和事。期间,全省工商系统创建示范工商所313个,占工商所总数的57%,群众测评满意率达到98%。全省系统树立文明服务窗口156个,占窗口单位的24%。2013年,工商部门在政风行风47个参评部门中名列第五,其中民评代表测评名列第一。
郭承录最后表示,省工商局将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企业经营范围,公司注册资本从“实缴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度,企业“年检制”改为年度报告制度,经营场所(住所)实行“一址多照”,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根本上铲除权力寻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