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场以构建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改革在云浮市郁南县展开。从信用村、信用县再到信用市,云浮以信用为贫困户搭建“致富路”,用金融创新来提升社会管理,为粤东西北地区金融创新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数年间,从云浮这块试验田内培育出的普惠金融“种子”,已悄然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
2013年以来,无论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是国务院多次出台的相关文件,都表明坚持用金融手段把“三农”问题解决好已成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作出重要批示:“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要树立普惠金融理念,努力下沉经营重点,不脱农、多惠农,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时至今日,伴随着粤东西北地区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广东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又将迈上新台阶。以各地创新发展经验为借鉴,此次在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市中,分别确定1—2个试点县来全面实施普惠金融,就是要打出一套“组合拳”,来寻求破解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制胜之道。
改革进行时
试点县将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9月26日,粤东西北地区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在云浮举行,由省金融办、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等8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广东省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方案》正式出炉。方案要求,从2014年9月起,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粤东西北试点县完成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任务。
试点方案共分为指导思想、试点范围、工作目标、实施步骤等六部分。其中试点内容中的“八项行动”具体包括:建成县级综合征信中心,建成信用村(占试点县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推进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建设,扩大乡村助农取款点覆盖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开展“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开展金融扶贫贷款等。
方案指出,要在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市中,分别确定1—2个试点县。广东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列入农村普惠金融试点范围的是粤东西北地区的12个地市,珠三角地区暂不列入试点范围,但可自主参与试点。如何选择试点县?“建议各市在选择试点县时,可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当地主要领导重视,工作积极主动;二是当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三是农民对改善金融服务的愿望比较强烈。”该负责人表示,换句话说,就是要选择农村金融需求最大的地区作为试点县,而不一定要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
按照方案实施步骤要求,各市要在9月底前确定试点县,并于2015年9月前完成实施。对于此次农村普惠金融试点,统筹推进信用建设无疑是推进试点工作的“基础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对农村治理机制创新也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在试点方案中,每个试点县都将建立一个综合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可集中几十个政府部门的非银信息,以此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此外,在2015年9月底前,粤东西北试点县开展普惠金融建设的行政村要达到60%以上,这一目标也成为整个试点方案推进的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加快推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以及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也位列试点任务“清单”之中。在推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方面,方案要求,在确权登记颁证的前提下,创新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等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并鼓励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管理服务交易平台,为农村产权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方面,方案希望通过推广“扶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项目”,加大市、县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为农村妇女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帮助农村妇女创业致富。
“普惠金融”故事
保险增信为企业搭建“金光大道”
“保险+信贷”的“政银保”模式目前在佛山、江门、云浮、惠州、清远等地均已开展。截至2014年6月30日,“政银保”项目已累计支持发放贷款7.4亿元,支持农户及涉农企业3000余家。
2014年2月,广东开平的黄威龙终于松了一口气,及时获得银行贷款让他近半年来的忧虑烟消云散。
9年前,“子承父业”的黄威龙依靠养鸡,成立了开平市绿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同时还邀请了当地诸多农户合作,一起来发展养鸡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司已小有规模,他也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然而,养殖业易受台风、疾病“袭扰”,这让黄威龙忧心忡忡。
去年4月“H7N9禽流感”的突袭,让黄威龙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考验”。“受禽流感影响,当时公司家禽的销量和价格都下跌得很厉害,产品卖不出去,大量积压在厂里。”黄威龙回忆道,由于产品滞销、价格暴跌导致企业流动资金无法回笼,而以前合作的银行也不愿意给予贷款。
就在这个时候,当地推行的“政银保”项目让黄威龙看到了希望。2014年2月,江门市政府、江门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和人保财险江门市分公司、江门融和农村商业银行经过调研后,决定以“政银保”项目为绿皇农牧“输血”,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通过购买人保财险的保证保险,就相当于有了担保,银行也愿意给公司提供贷款了,而且是免抵押贷款,”黄威龙说,靠着450万元贷款,公司一下子就“活过来了”。
江门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占全省近30%,而全市像黄威龙这样以养殖为主的小微企业主也大量存在。对于“黄威龙们”,长久以来的融资难、融资贵是一道摆在眼前的难题。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局面正在得以扭转。
今年年初,江门积极推动“保险+信贷”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解决其融资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实现了政府、企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多方共赢。
作为广东省首个实施“政银保”项目的地级市,江门市农业局副局长钟国活告诉记者,今年初,财政局设立了农业“政银保”小额贷款扶持专项基金11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纳入合作银行的财政专户管理,并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撬动1亿元免抵押低息贷款额度。专项基金余下的100万元,用来补贴保费的50%。
同样受益于“政银保”模式的江门市鹏中皇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耀堂告诉记者,由于养殖业风险大,同时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财产,以前基本无法从银行贷到款。而有抵押的农业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基础上上浮3个点,再加上还要向担保公司支付约为贷款额3%的担保费,成本高达11%。
“而有了政银保项目后,就可以申请费率仅为2%的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费的一半还能由扶持基金来补贴,自己只需支付剩下的一半保费。”陆耀堂说,银行收到保证保险单后,按照基准利率6%提供免抵押贷款,只用了10个工作日,融资成本大大下降的同时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广东省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政银保”仍停留在试点阶段,还远未能实现“面”上推广。“比如,现在担保基金一般由市、区(县)财政负担,规模大小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实力限制,仍缺乏全省政策层面的统筹安排。”这位负责人指出,未来也希望能争取到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并逐步放宽对贷款企业资质的限制,为开展“政银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争取相关支持政策。
贷款“输血”助贫困户创业脱贫
脱贫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造血式”金融扶贫模式的推动。正是金融扶贫创新模式的点点星火,让郁南全县4181户贫困户在2012年实现全部脱贫。
如何解决农民“贷款难”,如何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如何对新形势下的农村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难题。而这在以种养业为主、80%为农村人口、贫困户占比超过8%的郁南县更为突出。
然而,随着近年来郁南县建设征信中心和信用村、发展金融扶贫,郁南转眼间已“脱胎换骨”。
2009年,郁南县成立了广东省第一家县级征信中心,开始了农村征信的探索步伐。在郁南,大家对彭子祥依靠信用获得扶贫贷款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耳熟能详。
彭子祥过去是郁南县平台镇万洞村的贫困户,2003年因车祸造成左脚残障后,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只能通过4亩水田勉力维持。后来,彭子祥开始养鸡,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养殖规模很小,每批只能产二三十只。
2010年,郁南县快速推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彭子祥凭借良好的信用,获得了郁南金融扶贫小额担保贷款2万元,并由其帮助人平台镇党委书记孙志宽贴息90%。有了资金后,勤劳肯干的彭子祥逐渐将养殖规模扩大了到每批2000只。此后,他又将饲养土鸡注册了“彩凤山泉土鸡”商标,并逐步供应到了东莞、佛山等地农贸市场。到了2012年,彭子祥发展养鸡项目的纯收入就已达到了5万元,昔日的贫困户步入小康。
事实上,在郁南,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凭信用获得2万元扶贫贷款养殖种鼠脱贫的苏火新,依靠沙糖桔、养猪致富的张凤……几年间,郁南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信用村(镇、户)创建活动,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户信息采集和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并根据信用、生产经营能力、资产规模等指标,对农户整体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不同信用等级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2012年,郁南全县4181户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同时,郁南整合各项帮扶资金,创立了“金融扶贫担保基金”,并由郁南县农信联社按基金额度放大5倍,为全县4497户贫困户集体授信和按季贴息。截至2013年末,郁南县15个镇177个行政村都完成了信用村建设工作,而郁南县涉农贷款余额33.49亿元,较2008年增长1.69倍。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原来的县级征信中心基础上,郁南县还开发了企业和农户两套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有了征信打下的坚实基础,郁南县目前已率先在全省开始了农村建房抵押贷款项目的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末,试点村共有118户农户获建房贷款413.9万元。
■专家建言
推动农村金改要加快产业化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向广大农民宣传普惠金融的概念,普及金融知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我国农民的金融意识比较淡薄,金融是还本付息的行业,如何让农民接受有成本的资金,这不是仅凭政府文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地方政府做大量的宣传工作。
征信建设有助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试点方案》中重点提出的“建设农村征信体系”,林江表示非常赞同。他认为,农村信用贷款长时间以来发展不畅,很大程度上与征信体系的缺失有关。通过征信体系的建设,尽最大可能降低贷款利率,使农民有能力获得低成本、便利性的贷款,对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分析表示,建设农村征信体系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其中,政府应该起到引导性的作用,由政府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牵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农村征信体系。征信体系的覆盖面比较广,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各个阶层关联度很大,因此,只有各个部门紧密联系,通力协作,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广泛性和可用性。
“征信体系的建立,一般来说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公益性、社会性用途,另一方面是商业性用途。在征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征信内容的准确、广泛,这样才能够为各方面所采信。”郭田勇表示。
科技惠农改变农业“看天吃饭”
对于农村金融改革,林江进一步分析认为,主要思路还是应该以工业带动农业,推进科技惠农,通过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业“看天吃饭”的特点,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通过产业化的发展,从而解决金融风险不对称的问题,使金融机构愿意为农民贷款,推动农村金融改革顺利进行。
加大“三农”贷款力度,建设完善的征信体系是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郭田勇也提出,更应该注意的是,要解决农民贷款的后顾之忧。郭田勇认为,土地将会成为促进农民贷款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以在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一些担保机构,同时还需要对土地流转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进行明确界定。
此外,郭田勇也提出,农村金融改革在总量上应该增加供给,增加一些民营银行和中小型金融机构。“我认为‘增信’问题是目前农村金融改革问题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丰富多层次金融机构供给与建设征信体系实际上都是给农村地区‘增信’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