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23日从广东省工商局获悉,截至今年2月底,广东省企业总户数达232.94万户,同比增长25.31%,总户数及增速均居全国首位。其中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目前已突破200万户,在推动市场主体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业就业、振兴粤东西北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工商局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全省实有私营企业203.48万户,分别比2014和2013年同期增长45.77万户和75.86万户,年均增幅达29.72%。企业户均注册资本404.29万元,分别比2014和2013年同期增长30.17%和62.78%。私营企业占广东省企业总数的87.35%,分别比2014和2013年同期上升2.51%和4.98%。
一年来新登记私营企业逾50万户
据了解,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一年来,新登记私营企业51.51万户,注册资本2752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04%和112.27%。新登记私营企业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94.77%,同比基本持平。新登记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56.95万人,同比增长39.03%,成为促进创业拉动就业的重要驱动因素。
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一年来全省共注销私营企业39164户,同比增长10.90%。相对于新登记企业户数及增幅,私营企业注销户数及增幅均处于合理区间,属于正常市场退出行为。
粤东西北注册资本增速高于珠三角
从注册资本分布来看,粤东西北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占全省比例为4.52%,同比上升1.3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珠三角占比则下降1.34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同比增长率排名前五的地市分别为:汕尾同比增长521.12%,阳江同比增长393.65%,梅州同比增长378.23%,广州同比增长299.93%,东莞同比增长293.90%。
与此同时,新登记私营企业仍高度集中于珠三角,户数占全省比例的92.09%,同比上升0.73个百分点,增速仍高于粤东西北地区。
一年来,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在三大产业的分布分别为0.78%、16.16%和83.06%。其中,第一产业比例同比上升0.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9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84个百分点。
从具体行业来看,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占45.18%;制造业占12.52%;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11.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5.9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5.20%。
■延伸
自贸区挂牌后将试行“一照三号”
广东私营企业总户数及增幅均居全国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为私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其产生的吸引力。而广东的吸引力远不止于此。笔者近日获悉,随着自贸区挂牌临近,日前广东省政府批复了广东省工商局关于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一照三号”登记制度改革的请示,据称该制度将在广东自贸区挂牌时推出。
有了这一制度,未来在广东自贸区登记设立的企业只需一张营业执照,上面除了登记工商注册号,同时将加载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而不用再另外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目前,企业登记注册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后,还要分别去质监和税务部门获取相应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与税务登记证才能开业。如果涉及到其他审批事项,例如开一家餐饮店,还要再去食药监局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才能正常营业。
“一照三号”实行后,申请人只需到政府办事大厅的一个服务窗口提交资料,再到一个窗口取证即可,办事效率大大提高,省去了以前在工商、质监、税务以及各个审批部门间来回奔波之苦,审批操作模式也由过去的跑完一家才能跑下一家的“串联审批”变为各部门同步进行的“并联审批”,办事流程更加简单便捷。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国家层面的改革部署也在进一步推进。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强调,要抓紧推进“三证合一”等改革,年内力争实现“一证一号”,切实降低企业注册场所要求,继续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流程。
这就意味着,在将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统一记载于工商营业执照上的“一照三号”改革之后,今年内有望完成工商、税务、质监相关证照的“三号合一”,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一证一号”。此举一旦实现,将极大地便利申请人工商注册,办结时限或将缩短至3到5天。
记者观察
市场主体激增 考验政府后续监管
作为全国最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的省份,广东近三年的商改探索极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来此落户。然而广东企业总户数全国第一,对广东而言既是利好,也是挑战。它释放出广东经济持续活跃的利好信号,也对现有的政府市场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市场主体增速如此之快,如果政府监管没能跟上,“闲不住的手”放开,市场秩序乱了怎么办?
正如李克强总理日前在视察工商总局时所说,简政放权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如果没有放管结合,市场将变成劣币驱逐良币而不是优胜劣汰。
工商部门处在深化改革的第一线,是改革的“先行官”。由商事制度改革切入,撬动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乃至政府体制改革,理应成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共识。由商事制度改革始,工商部门已经起了头,若其他相关部门未能及时联动起来,改革难以持续深入进行,商改也失去其背后重大意义。从政府体制改革的大局来看,各相关部门都应积极行动起来,这既是深化改革的进一步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企业的一致诉求。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国家工商总局时已经作出明确指示。他要求参加座谈会的质检总局、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工商总局搭建一个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公示平台,真正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形成部门联动和联合惩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