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赞皇县土门乡鲍家滩小学一间教室里挤满了当地村民,一堂由省工商局驻村工作组举办的“靠品牌做大樱桃产业”讲座,让大家听得入了迷。这个有名的樱桃种植村的大多数村民,还是第一次听说商标、品牌与自己的钱袋子有着那么大的关系。
“俺们村的樱桃虽然远近闻名,前两年也申请了商标,可是不知道如何用好商标,如何培育壮大品牌。听了专家们的讲座,俺们做大做强樱桃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该村福源樱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军高兴地告诉记者。
省工商局驻赞皇县工作组分别驻在城关镇下王小峪村和土门乡鲍家滩村。“进到村就是咱村里人,这是我们的联系卡,有啥建议随时联系。”进村不到10天,两个小山村家家户户都知道村里来了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爬山越坡,实地查看了两村所属山地坡田,初步掌握了两村的经济状况,并通过走访调研,基本上做到了“群众的困难我了解,群众想说的话我明白,群众想办的事我清楚”。
鲍家滩是赞皇县荒山综合治理最早的村之一,全村樱桃种植3300亩,建起了樱桃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园。工作组进村后了解到,这个村的樱桃个大、口感好,绿色种植无公害,虽然每斤20元的采摘价格让农民们很满意,但其品质远远高于市场上每斤六七十元的樱桃。“从长远看,必须树立商标意识、品牌意识,这样才能让优质产品卖出更好的价钱,让农民靠土地增收。”工作组组长金洪钧表示,针对鲍家滩的实际情况,他们已经明确了工作思路,协调资金修建环樱桃园道路,建设一个面积约20亩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帮助村里培育一个省著名商标。“原来以为工作组就是走走样子,没想到却是实实在在地帮咱办实事,而且事事办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下王小峪村党支部书记齐贵朝说出了村民的心里话。
对于岗坡山场面积较多、特色产业不明显、致富路子不宽的下王小峪村,工作组也很快理出了工作思路:改变村容村貌,引水上坡岗,培养两至三名致富带头人,利用山场发展种植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路子。
金洪钧手里有一本厚厚的“驻村帮扶计划”,两个村共确定14条发展路子;帮助成立3个经济合作组织;帮助驻村发展5个产业项目……目前这些计划已经开始着手落实,有些已有了眉目。“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农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让他们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