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广大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桂林市工商局积极采取“三化措施”,不断推动农资市场监管向长效管理转变。
一是农资宣传培训一线化。加大春季农资消费知识宣传力度,把农资知识宣传培训与普法宣传培训、“3·15”消费宣传结合起来,在农村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建立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开展“消费大讲堂”和“诚信经营大课堂”活动,同时,各基层工商所充分利用信息公示栏,及时发布农资安全信息,帮助农村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引导农资经营者加强自我规范。组织市场巡查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辨别真假农资商品知识,开展执法打假、法制宣传、真假农资产品辨别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二是农资市场监管常态化。建立健全农资商品监管可追溯体系,推行农资商品“一票通”制度,检查农资经营户是否落实进销货台帐、索证索票等制度,实现对全县农资商品质量、进销渠道和经营者诚信度的全过程、多方位、立体化监管,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和商品信息档案,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开展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地排查、发现不合格农资产品。及时把对农资市场进行巡查监管的结果和情况通过网站、报刊等媒体以及专门的宣传栏向大众公示。目前已抽检各类农资12批次,抽样送至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验,届时将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共依法规范6户农资经营户的进销货台账填写不规范行为。
?三是农资规范创建持续化。继续完善农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的全方位监管。开展农资放心示范店创建活动,积极创新监管模式。目前,已经帮助94户化肥经营户创建了农资放心示范店,督促38户农资批发户及时签订并自觉遵守签订《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开展农资市场先行赔付试点,从快处理农资质量申诉案件,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