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化妆品商圈是区市场监管体系综合试点地区,位于白云区机场路兴发广场周边,包括兴发广场、新兴发广场、鸿发广场、怡发商业综合批发广场、天龙广场、泰安日用化妆品市场等6个市场,该市场群占地面积约861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9786平方米,共有经营业户2031户,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拥有霸王、好迪、丹姿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白云工商分局坚持“边打边建、以打促建”的方针,依托“四个载体”,实施“三个覆盖”,推行“一线工作法”助推化妆品商圈规范发展。
一、依托督导调研、专项整治、驻场检查、联合监管为载体
(一)以督导调研为载体。分局形成领导班子、业务科室、工商所领导的“三级督查”,经常走访化妆品市场,与市场召开座谈会,了解市场设施配套、招租和场内业户的经营状况等,积极主动为他们提供政策、信息、咨询等方面服务,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2012年11月分局形成了对化妆品市场的调研报告,对市场概况、监管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三打期间,省“三打两建”督导组、省打假办等多次到化妆品商圈巡视督导,对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以专项整治为载体。分局根据区打假办的工作要求,按照各时期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对化妆品市场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整治,抽查经营业户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检验报告书》,对证照不齐全的进行教育,限其在规定时间内补齐,并做好跟踪;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三)以驻场检查为载体。积极做好化妆品节驻场工作,按照要求,每年两届的化妆品节,分局都派驻执法人员对化妆品市场进行驻场监管,会同各详细检查参展企业的证照、商品标识、进货来源等情况,确保参展企业的真实和活动期间的产品质量。
(四)以联合执法为载体。一方面,工商部门与街道等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监管方式;另一方面,工商部门对化妆品市场实施动态监管,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有效措施和方法,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市场联合整治行动,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增强执法效能。
二、实施日常巡查、责任体系、宣传教育全覆盖
(一)日常巡查全覆盖。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监管到位、检查有力的工作要求,实施分局、工商所、网格责任人“三级联动”制度,制定阶段性巡查监管工作计划,对市场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重点路段、重点市场及重点业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巡查,坚决落实场内亮照经营,对有照经营业户规范管理,对无照经营户积极引导办照;经营必须具备“四证一书”,建立进、销货台账制度;市场实施“退场制”和“停租制”,保证巡查监管全面性和连续性。
(二)责任体系全覆盖。为了明确市场开办者及场内经营业户的责任,一方面由工商所与6个化妆品市场全部签订《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工作,要求市场按照“谁开办、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另一方面,要求市场开办者督促场内经营业户签订《不销售假冒伪劣和侵权商品保证书》,进一步明确了场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有效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宣传教育全覆盖。分局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召开市场开办者会议、悬挂宣传横额、张贴通知公告、组织专题学习等方式,广泛加强经营业户对宣传教育。我局还建立了化妆品市场短信平台,将市场开办者的手机号码、姓名、单位名称及地址登记在宣传平台,及时向市场发送短信,保证各市场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分局的宣传信息和工作要求。通过广播、宣传栏、横幅、小册子等方式,加强了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了业户的法制观念、守法意识、自律意识,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三、推行“一线工作法”
分局将化妆品商圈的监管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推行“一线工作法”,以有限的执法力量实现有效的监管。坚持日常监管在一线,将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个市场业户,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坚持调查情况在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通过服务市场、服务业户探索监管工作;坚持解决问题在一线,对市场和经营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能一线解决的立即解决;坚持法律普及在一线,在市场宣传横幅、张贴公告,将宣传册直接派发到业户手中,增强了经营者履行法律职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来源:广州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