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乡谋富路——我省工商系统双联行动带来喜人变化
去年以来,陇西县柯寨乡虎家村农民张平有了新奔头。
在工商干部的帮扶下,去年他建成了一个马铃薯储存库,今年4月又成立了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经理的他对记者说,单个农户自己出去销售马铃薯,一是路程远,二是价格上不去,成立合作社后,不仅可以集中收购,还可协调贷款等问题。
“以后我还想再扩建一个储存库,把规模做上去。”张平兴奋地说。
这是我省工商系统干部“双联”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系统内自己比效果
因地制宜抓帮扶是庆阳市工商局的做法。他们针对联系村干旱缺水的自然现状,帮助新修机井、水塔进行抗旱。积极协调筹资195万元,建成村“两委”办公场所、公共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农资放心店、食品放心店等26间,建成文化广场1处。依托整乡推进扶贫项目完成8公里的村组道路整修。
永登县通远乡有兰州市工商局的联系村。该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优势,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联扶工作,组织了“百家企业帮通远”活动,共对接落实项目35个,投资8678.9万元,其中,产业投资项目10个,投资8392万元;产业扶持及社会公共事业帮扶项目17个,投资230.9万元;社会服务项目8个,投资56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2.5万元,筹集产业发展基金178.97万元。
白银市工商局在“双联”中打出“商标兴农”牌。他们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市场经营主体申请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最终将特色农业“品牌”发展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金牌”。
定西市工商局结合村民文化知识结构,实施深层次的技术理念帮扶,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活动开展以来,该市系统协调有关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37期,培训农民3200人(次);组织输转富余劳动力1120人(次),创劳务收入2800余万元。
帮扶村有了新面貌
夏河县桑科乡地仓村村支部书记高考说:“地仓村比较封闭,如果不是‘双联’行动,牧民们根本没机会走出去,也很难接触到新事物,更不用说致富奔小康了。”
着眼于地仓村自然风光、藏传佛教、民俗风情三大特色,省工商局把发展畜牧养殖业、旅游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打造专业合作社示范户。他们实施了“‘藏家乐’旅游示范带动工程”,帮助成立了“央宗藏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动员吸纳会员,为经营户分别配备了马鞍、缝纫机、观光自行车、民族歌舞服装;举办了烹饪培训班,专门从兰州邀请厨师门送技术、传技能、强本领,帮助他们掌握了烹饪技能。
安定区称钩驿镇花园村在种植产业上,重点推广双垄沟播黑膜马铃薯种植500亩,参与农户107家,仅此一项去年为花园村带来收入120万元。
通过一年多的帮扶工作,秦安县曹湾村2012年底人均纯收入较上年提高了30%……
一个个帮扶村的发展壮大,印证着工商系统“双联”工作的推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