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宾县工商局将安全维稳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首位,采取四个三举措全力推进和谐宜宾县建设,努力为建设中国西部经济强县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和谐平安的良好创业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截止目前,全局共检查食品、煤矿、网吧等涉安经营主体2578户次,查处食品案件 69件,查处无照经营网吧、游艺厅案件 24件;受理调解消费投诉 63 起,成功调解1起农资引起的群体消费纠纷,为农挽回经济损失 6.9万元。
一、完善“三项制度”,着力构建维稳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定责任书,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维护社会稳定、治安大局的责任;强化维稳工作主体责任,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坚持把干部职工尤其是“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化解不稳定因素、解决矛盾纠纷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干部任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二是建立完善纠纷排查机制。认真开展节假日前后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强化信息收集与排查,努力化解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加强动态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做到情况掌握准,问题判断准,决策措施准,力争及时了解、发现、掌握并就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掌握工作主动权,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建立完善带班值班制度。在节假日、汛期、重大型活动等关键时间,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一日一排查”及“零报告”制度,要求值班干部职工移动电话24小时开机,确保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甚至瞒报重大信息等情况的发生。
二、落实“三个加强”,着力抓好内部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维稳队伍建设。加强对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全体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增强党性观念,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维护社会稳定。选择政治业务强、专业素质高、具有一定维稳工作经验的干部组成维稳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维稳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机关安全管理。对办公区、住宅区的用电线路、消防设施、计算机网络等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杜绝安全消防隐患。在办公区域重点地段设置监控摄像头,切实加强对机关外来可疑或异常举动人员的防范工作。加强对注册窗口、计算机机房、机关食堂、水电、汽车等重要部位、重要物件的管理,确保办公财产安全。
三是加强保密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保密安全检查,及时交还、保存、清理密级文件、资料。认真检查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设备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加强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有效杜绝失密泄密及网络安全事件发生。
三、坚持“三个注重”,着力抓好消费维权工作
一是注重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强化工商服务站、12315申诉平台、“一会三站”、维权志愿者、“12315打假维权提示牌”等维权渠道作用,让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大众都有效、积极参与到执法监督中来,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及时调处纠纷,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投诉举报网络。
二是注重依法调处消费纠纷。通过充分利用行政调解手段、选派经验丰富的职工担任调解员,邀请专业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指导,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实行多人投诉先行登记、个别答复的方式,依法加强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的调处工作,尤其注重加强对涉及多人投诉、农民农村农业、被投诉人态度恶劣等典型消费纠纷的处理,,及时化解涉稳矛盾及排除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是注重案件信息分析引导。依托12315申诉举报网络,及时处理12315热线分派的消费者申(投)诉和举报。强化综合分析和消费引导功能,通过政务外网开展消费宣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消费,针对消费者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消费引导、消费提示和消费警示。
四、强化“三个力度”,着力抓好重点市场监管
一是强化流通环节食品监管力度。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国家总局“两个规章”、“一个意见”、“八项制度”,依法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突出抓好奶制品市场、重点食品、节日食品、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与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农村食品市场等专项执法检查,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二是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经营民用爆破物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娱乐场所和公众聚集场所、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经营秩序的整治,进一步推动“清无”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强化非法传销活动打击力度。加大对重点地区的整治力度,加强与公安机关在传销案件上的配合,畅通案件移交渠道,从严、从重、从快惩处传销头目。积极稳妥地做好疏散、教育、引导传销人员等善后处理工作,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可能形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