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盘锦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的主题主线,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举措,丰富服务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向海发展进程。两年来,辽东湾新区共注册登记企业90户,新增注册资金15.4亿元,其中注册亿元以上企业落地4户,帮助23户企业融资达34.3亿元。
主动融入向海发展,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2+7”园区是推进盘锦全域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盘锦全面转型的重要举措。为此,市工商部门紧扣城市发展重点,为服务经济园区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创新组织机制,推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市工商局整合工商职能资源,形成了《盘锦市工商局关于创新服务“2+7”经济区(园区)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角度、全层面的服务理念。全面落实“三个一”工作制度,即一名市局领导联系一个县(区)局,一个县(区)局领导负责一个园区,一名工商干部进驻一个园区。同时,通过专项帮扶、联合办公、督办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园区发展解决问题。
优化服务方式,让园区企业感受春天般的温暖。工商部门着眼为园区企业营造更优外部环境,进一步推行“全程办结制度”,即工作人员从受理、登记、发照为企业设立注册提供跟踪服务。同时,积极尝试网上登记、网上年检,开展远程审核服务,进一步细化窗口便民措施,制定实施项目约见、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多项新举措。辽滨工商分局启动“全程跟踪”服务,仅用两个半天的时间,成功为辽宁联成物流有限公司办理冠“辽宁”行政区划名称核准登记,留下了总投资为6亿美元的“辽宁联成”这只“金凤凰”。
开展“保姆式”服务,营造和谐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为进一步发挥工商部门的监管、服务、保障职能,创造浓厚的亲商、安商、护商和谐氛围,市工商局以创新服务、扶持和注册登记机制为抓手,在注册登记工作中树立了提前介入的理念,制定实施了项目约见、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全程跟踪服务等五项制度。
对于经济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均与当事人预先见面,提前了解和掌握项目性质、注册意愿、存在问题等,然后共同商讨注册细节,提前告知需要的程序和要件,提供必要的政策帮助和业务支持;在注册登记过程中,不受工作时间限制,24小时提供服务;在注册登记手续办理过程中或者办理完毕以后,只要投资方有要求,市工商部门派出项目筹备联络员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企业筹备、设立和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迄今为止,市工商部门预约服务累计300余人次,其中专程到省工商局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47次。延时服务170余人次。五项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投资方的高度赞誉。
推行“企业联络员”制度,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
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所需所急,构建工商部门与企业互动的平台,市工商局建立了“企业联络员”制度。向辖区企业公布了联络员名单和联系电话,并且要求每名联络员定期到所负责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及时整理分析信息上报,并开展有关市场准入、商标、合同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辽宁中际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盘锦龙德船业有限公司分别以出质人和质权人身份到辽滨分局办理股权出质设立登记手续。在全省尚无办理此项业务先例的情况下,辽滨工商分局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向市局请示汇报,克服机读数据无法录入的技术困难,利用两个休息日加班,最晚工作到半夜12点,为企业办理并发放了股权质押登记通知书,为企业成功融资4000万元。
2013年以来,以水稻、河蟹、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指导签约农业订单1.95万份,培育订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3处。办理抵押登记54件,合同涉及金额17.49亿元。帮助59户经济主体解决融资难题,涉及金额2.48亿元。新建就业培训、安置、见习基地128个。实名安置就业再就业2386人,较上年增长25.8%。
来源:广州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