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东南部的昌宁县,古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古茶树15.42万株,有的古茶树树龄达160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每到茶叶采摘季节,昌宁大大小小的宾馆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
但昌宁雪兰茶有限公司总经理禹文超直言这只是表面上的繁荣。“我们县达到一定规模的茶业公司就有30多家,茶叶初加工企业490多家,小作坊更是说不胜数,因缺乏统一标准,大家各打各的算盘,肆意压价,导致市场混乱,在竞争中没有定价权。”
“如何整合家乡的茶叶市场资源,提高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帮助茶民增收?”昌宁县工商局结合保山市工商系统开展的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立足“商标兴农、商标兴企、商标富农、商标护农”的发展目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机遇期,很快作出了注册‘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决定。
地理标志牵扯到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天然物种等自然因素和原产地特有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等人文因素,申请程序繁杂,从2009年8月开始申请工作到今年获准“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后用了近4年的时间。
“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是统一标准的制定,要在春、夏、秋不同的季节采集茶叶去检测,仅这一项就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还要到不同的地方采集土壤,工作人员成了‘土专家’。”昌宁县工商局商标股股长杜燕飞说,为查找到“昌宁红茶”四个字的历史出处,也费尽周折,他们成了图书馆、档案馆的常客,甚至到省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去查找检索资料。
“获得‘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我们就可以统一标准,形成合力,突出品牌效应,掌握定价权,走上提质增效的道路。”禹文超对未来昌宁茶产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在实施商标战略中,保山市工商局按照“一乡(镇)一品”“一所一标”“一企一标”的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基层分局,坚持推行“三书一卡”及“分类指导、跟踪服务、重点培育、扶持发展”的思路开展农产品商标培育工作。
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保山实施商标战略的受益企业之一。2012年,该公司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用时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对企业巩固、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树立企业良好品牌形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该公司董事长陈亚忠把这一切归功于市、县工商局的长期努力,“商标申请前,公司在市县工商局的指导下就基地建设,公司文化,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都做了系统的指导。申报时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推介,邀请国家工商总局的相关领导到企业实地参观指导申报工作。
实施商标战略以来,保山市的商标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在册商标从2009年2月的397件,到去年底达到2850件,中国驰名商标从无发展到3件,云南省著名商标7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商标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保山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桥头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