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这是“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新华社发(何书远 摄)
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名为“天河一号”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
作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项目,“天河一号”的设计始于2008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控制、生物医药等领域已经对千万亿次甚至更高性能的计算机提出了现实需求。”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说。
国防科技大学是“天河一号”的研制者。1983年面世的中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一号”,同样诞生在这所大学。
“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历程表明,我们要在高技术领域有所作为,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张育林说,“一味追求国际排名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核心技术、实际效益和人才培养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科学研究才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采用了“多阵列可配置协同并行体系结构”等7项关键创新技术的“天河一号”,综合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易使用的特点。
在实现技术跨越的同时,由200多人组成、平均年龄为36岁的“天河”团队还首次尝试了军地合作、多家单位协同攻关的开发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里,“天河”是银河的别称。张育林说,这台计算机的名字暗示着天津与“银河一号”计算机诞生地之间的合作。
2010年年底之前,这台由103个机柜组成、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总重量155吨的庞大计算机将安装到中国两个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之一的天津中心,向国内外用户提供超级计算服务。
“在现代科学发展中,计算已经成为与理论和实验并行的第3大引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说,“天河一号”将在资源勘探、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金融工程、新材料开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天河’的平台是开放的,我们愿意与全世界共享中国的创新成果。”刘光明说。
这是科研人员在对“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进行系统性能测试。 新华社发(何书远 摄)
科学家展望未来超级计算机
新华社长沙10月29日电(记者喻菲、白瑞雪、王玉山)正在湖南长沙参加“2009年全国高性能计算机学术年会”的科学家预计,未来10年左右时间,世界上将研制出运算速度超过每秒百万万亿次(即10的18次方)的超级计算机。这个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计算机的1000倍。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兴铭说,宇宙的年龄是150亿年,换算成秒大概是百万万亿秒。也就是说如果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每秒钟进行一次计算,一直到今天才能完成这个数量级的计算。
他说,一些重大的科学研究,例如气候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以及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计算等,都需要这个量级的计算。
国防科技大学29日刚刚公布了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10的15次方)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窦文华说,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年性能就会提高1000倍,而实际上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
他认为,如果只使用当前的技术是无法研制出百万万亿次的计算机。他预测,10的18次方级别计算机其芯片之间应采用光互连。而研制10的21次方级别计算机将是2030年前后的事情,目前的半导体技术将不能支撑,或许会采用纳电子技术。再往后或许将产生量子计算技术。